中国版原油期货上市的影响
来源:研究员 王烨华2018-03-30
历时17年,中国版原油期货于2018年3月26日正式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原油期货将是是中国期货市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品种。
原油期货现状
世界原油期货市场经过近40年的发展,交易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已成为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世界主流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主要包括三大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迪拜商品交易所(DME)。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是世界上最大的有形商品期货交易所,通过场内交易和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为能源、贵重金属、铜、铝等形成全球性基准价格,1983年推出了世界第一个原油期货交易合约——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合约,目前主要的代表性原油期货品种为WTI原油。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是欧洲最重要的能源期货和期权的交易场所,成立于1980年,2001年被洲际交易所(ICE)收购,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所,1988年推出最具代表性的BRENT原油期货合约,也是目前世界主要原油期货合约之一。
迪拜商品交易所(DME)是中东首个国际能源期货及商品交易所,2007年正式开始交易,交易品种包括阿曼原油期货合约及两个非实物交割的期货合约:BRENT-Oman价差合约及WTI-Oman价差合约。
三大期货交易品种分别对应了欧美两大消费地和中东一个原油生产中心。
原油期货上市的影响及意义
一、中国版原油期货上市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补充完善当今世界的石油定价体系。21世纪以来,世界原油市场发展面临消费需求和定价权割裂的局面。世界石油消费东移的趋势逐渐形成。从2004年开始,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市场。与之相对的是,区域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原油期货合约,没有形成能够充分反映亚太地区原油实际供需状况的定价基准。自2000年以来,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推出了原油期货,新加坡、 印度孟买、俄罗斯等也都推出了原油期货合约,意图获得原油地区定价权,但由于自身条件不完备,都没有成功获取所在地区的原油定价权。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的原油消费国,但一直以来同样缺乏相关的期货交易品种,这一点对于世界和中国原油市场定价体系显得不足。中国原油期货推出将有助于形成反映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市场供需关系的原油定价基准,也同时能够弥补WTI、BRENT原油期货在时区分工上的空白,形成24小时连续交易机制,能补充完善国际原油定价体系。
二、上海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且外币可以作为保证金使用,大大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目前全球主要的原油期货多以美元作为报价、结算货币,全球的石油贸易也主要以美元作 为计价和结算货币。这套机制是美国主导的“石油美元”的重要基础,也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的主要推动力量。根据我国原油期货的交易规则,原油期货采用人民币计价,交割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期货持仓的亏损必须以人民币补足。
目前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原油最大的进口国。2017年我国原油的进口总量达到4.2。亿吨,进口金额1623.3亿美元,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从进口来源看,主要的原油进口国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阿曼、伊朗、委内瑞拉等国。由于我国作为“世界工厂”,拥有全球最健全的工业体系,也向全球各原油产国及全世界输出大量的工业制成品,因此双方存在利用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自2015年以来,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安哥拉等国由于地缘政治等原因,与我国的原油贸易已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
未来中国原油期货市场若能成功运行推广,吸引各国投资者、生产商的广泛参与,建立一 个有效的原油期货市场。届时有望吸引全球的原油生产商在中国原油期货市场上出售符合交割标准的原油,推动人民币在亚太地区原油贸易的广泛应用,从而推动石油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