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与行为金融的再思考
来源:量化策略高级研究员 张子炜2017-03-10
1998年,伟大的法玛(Fama)在总结了大量严谨的学术文献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金融资产的长期回报并不支持‘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现象”,而这两者是行为金融学家用来攻击有效市场理论的主要武器。
似乎无可辩驳,然而,同样伟大的凯恩斯(Keynes)有句更加著名的话:“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
是的,我们永远生活在短期。长期定价的有效性,我们等不及;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根本等不来。
张五常说,“经济学的主旨是从局限条件的转变来解释行为”。看见了吗?理性人都是短期主义者,指导我们进行理性选择的方法论是边际成本分析法,有一点刺激,做出一点反应。就像数学里面求微分,我们先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然后求另一个变量的偏微分,得到一个局部均衡的最优解。
那么大家都选择的这个最优解,叠加起来就是全局均衡的最优解吗?当然未必。所以才有了市场失灵和外部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短期投资者越多,市场失灵越严重。
金融市场的市场失灵,就是短期的定价错误,不管“反应过度”还是“反应不足”,这都是我们做主动投资管理,为客户谋取超额回报的前提条件。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说基于长期的有效市场理论相当于宏观经济学里的新古典主义,那么基于短期的行为金融学就是金融学里的凯恩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