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来源:高级投资经理 王蒙2017-02-17
独立医学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ICL)指为医疗机构或与医学检验相关的企业或机构检验业务服务的机构,也称为第三方检验,是医疗服务专业化分工的新型商业模式。简单理解,独立医学实验室就是医院检验科外包服务,在我国医疗资源仍集中在三甲医院的背景下,独立医学实验室何以得到迅速发展?核心驱动因素是ICL的规模经济属性。
目前,我国卫生部的临床检验目录有1500余项,一般国内三甲医院检验科室检测项目通常不会超过1000项。而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尽管发展较晚,但龙头企业金域检验目前检验项目已达2300余项,迪安诊断1500项左右,国外独立医学实验室龙头则通常可承担4000项以上检验项目。独立医学实验室更广泛的技术服务能力不仅使其可以解决医院机构在医学检验中难以覆盖的项目,另一方面,也可以主动向医院推广新型检验项目和技术,进而增加独立医学实验室收入,并促进检验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更重要的是,相比医院独立医学实验室具备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由于医学检验项目众多,检验科所使用的各类仪器、试剂差异很大,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医院来说,许多单一测试的检验频率低,开展这类检验项目经济效益极差。而独立医学实验室通过收集多家医疗机构的检验样本进行统一处理,使试剂、仪器、人工等成本费用降低了30%以上,有效降低了单次检验的成本。同时由于独立医学实验室试剂等用量大,其采购议价能力的提高带来了采购成本降低。因此,尽管独立医学实验室的收费价格通常只有收费标准的70%-80%,但依然保持很好的盈利能力。
随着我国医保支出压力不断加大,医保费用控制成为常态,公立医院面临着极大的成本控制压力,除降低药占比外,医学检验收费价格也面临逐步降低的压力。在检验项目收费价格降低的背景下,将医院将检验项目转向外包的意愿越来越强。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当时美国政府和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先后开始修改医疗保险政策,增大了医院控制成本的压力,促使医院将更多的检验项目外包给运营成本更低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在此背景下,1986年,美国独立医学实验室检验市场份额达到20%,目前独立医学实验室的份额则达到40%。
此外,分级诊疗制度成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的重要一环,随着分级诊疗体制的深度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量逐步提高,但基层医疗机构受本身设备,医疗条件所限,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与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合作,在较少投入的情况下可迅速提升自身的诊断水平。另外,在内在需求的驱动和政策的鼓励下,我国民营医院发展迅速,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民营医院需要对成本具有控制能力,也更有动力将医学检验外包给独立第三方执行。
总体来说,在当前环境下,独立医学实验室具备医院/尤其是小型医疗机构不可比拟的规模经济优势,在医保控费、分级诊疗深化、技术升级等因素的不断推进下,医学独立实验室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第三方检验取代传统的医学检验是今后的必然趋势。